敦睦乡谊 促进工商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加强交流 共谋发展

丰顺风情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丰顺风情 >> 文史详情

美丽乡村:汤南新楼村
时间:2017-03-28 来源:丰顺商会 作者: 丰顺商会秘书处 浏览次数: 1251 150

什么是“望得见山,看得见水,记得住乡愁”?丰顺县汤南镇新楼村就是这么一个地方。宁静的古巷、参天的古榕、半月形的大池塘、新奇的布局、美丽的公园……书写着岁月的古老,诉说着环境的蝶变,让人们不禁放慢了脚步,去寻找内心深处的宁静。

走进新楼村,只见坐落在古民居间的湿地公园与清澈的小溪互相辉映,形成了一幅“小桥流水人家”的美丽画卷。漫步其中,感触良久。才半年多的时间,这里完全变了个样。只见村道变宽敞平坦了,古寨外面的那口月牙池变大了、水变清了、水中还有小喷泉,池塘中还种上了绿绿的荷叶。池塘旁边一字排开的5棵参天古榕树,枝繁叶茂,盘根错节,蔚为奇观。据说这5棵参天古榕树被当地人称“五丛榕”,是汤南八景之一。清代时,古寨出了5位举人,按当时“每中一举种榕一棵”的乡规,种了五棵榕树,故现在榕树按时间顺序有大小之别。

站在古寨门口,只见门上写着“种玊上围”四个大字。每一位初来的客人,遇上的第一件事就是猜谜,而谜面就是名称中的“玊”字。据当地人解释,这个字有两种解释,一种是取“琢玉”之意,就是比玉还要美好一点;另一种说法是还不够完美,有点瑕疵。

走进大门,只见墙上写着:种玊上围始建于清顺治十年(1652年),创始人叫罗基盛,由邻近的龙上古寨迁出。当时清朝始立,龙上寨的一位先辈罗万杰,为明朝遗臣,一度试图恢复明室。因此,种玊上围的兴建,首先在防御功能上下了功夫,108幅围墙,构成卧蟹形古寨轮廓。城墙每幅宽高均6米,墙厚0.5米,墙体均是由粗砂、小石子、糯米泥及红糖拌和,至今坚固无损。这些已有着340多年历史的泥质混合墙,比起现代的混凝土,竟然一点也不逊色。

古寨有四个门,分别是正门、后门、南门、北门,这些门四通八达,方便寨内村民出入。除后门外,每个门都题字,分别是正门的“种玉上围”、南门的“南安门”、北门的“北平门”,字体秀气、苍劲有力。进入古寨,便见到了古典式建筑群。这些建筑群数量之多、规模之大、设计之精细、布局之合理确实超出人们的想象。

古寨共有三街六巷,构成八卦九宫格局。环绕寨墙边亦留有两米的通巷,横为街,竖为巷,从数量上看似乎不多,但由于面积较大,每一条街巷就相当悠长,这些街巷连环交错,可以说街街相通,巷巷衔接,不熟悉者走在其中有如迷宫,有时走着走着,不知不觉竟然回到原地。

从北平门出来,又是另一番景象。白墙黛瓦林中掩,一湾碧水寨边过,靓丽景色让我如痴如醉。记得以前这里是又脏又乱又臭的,没想到才几个月的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昔日的臭鱼塘水变清了,绿树成荫,墙刷得很白,周边变成了美丽的公园。沿着铺着石砖的小道往里走,只见“留得住美丽,记得住乡愁”十个大字赫然在旁,溪流两旁的房子,修葺粉刷一新,错落有致,如画般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。

门前鱼儿戏水,公园鸟鸣清脆。再往里走,便到了牛厝池。这个牛厝池也跟月牙池一样,变成了公园中的靓丽一景。池塘周围的民居不仅白墙黛瓦,古色古香,而且墙上还有精美的涂鸦,一幅幅内容丰富、色彩艳丽、寓意新颖的墙画,图文并茂地诠释传导核心价值观,展现农村文明新风尚,让原本的普通墙变身成为“特色墙”。

从牛厝池转一圈出来,感觉旁边那条铺了鹅卵石的浅浅的小溪,犹如一条清凉的缎带,在乡村小道上轻轻飘过。再往前,便看到一座小拱桥横跨在小溪流之上。走过小拱桥便来到了另一个美丽的公园,园中点缀以草坪、亭榭、小径、树木,草儿翠绿,林木葱郁,环境幽静。

人们都说,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,我说,在美丽的新楼村,绝对是身体和心灵一并前行。坐在公园的石凳上,邀上三五亲朋,聊聊人生,谈谈理想,把烦恼放在一边,让身心和味蕾好好享受一番。在这里,少了城市的喧闹,多了一份宁静;少了高楼的压力,多了许多绿色的惬意。

村容环境好,致富有门路;娱乐有场所,下雨不愁路……初春,漫步在干净整洁的新楼村道上,静听缓缓流淌的小溪的流水声,看着眼前古色古香的“中国传统村落”,欣赏着如诗如画的公园美景,惬意极了。不同的变化,同样的幸福,半年多来的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激活新楼村民的幸福指数,乡村风景犹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,化为张张笑脸,扮靓乡村多彩生活。

扫一扫,关注公众号